京文唱片
京文唱片
京文唱片官方账号
动态
14
9月
零点老照片
评论
点赞
14
9月
零点乐队珍贵资料剪报
共7张
评论
点赞
14
9月
《最好的零点》和它的故事
评论
点赞
13
9月
冷血动物简报资料
评论
点赞
13
9月
专辑《冷血动物》的故事
评论
点赞
13
9月
专辑歌曲赏析
评论
点赞
13
9月
林先生照片分享
林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珍贵的资料
评论
点赞
13
9月
专辑介绍
评论
点赞
13
9月
2008年谢天笑金唱片奖获奖证书
评论
点赞
13
9月
老海报欣赏
唐朝乐队和专辑《演义》当年的海报
评论
点赞
13
9月
老剪报欣赏
一些当年的报纸,是唐朝乐队和专辑《演义》的珍贵资料
共9张
评论
点赞
13
9月
分享专辑《演义》当年的故事
评论
点赞
13
9月
跟大家分享专辑《X.T.X》当年的故事。
评论
点赞
31
8月
天下第一琵琶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时常举办琵琶擂台。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第三代传人陈子敬演奏的技艺超群,力度和速度都称雄于世,琴声洪亮,一曲奏毕,掌声雷动,名声大振,理所当然成了擂台的擂主。 一次擂台下,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到此,好奇地关注着台上,当陈子敬演奏后,醇亲王也自然被此情此景所打动,一门心思想学琵琶,要求陈子敬随同回京,住在醇王府(现中央音乐学院处),光绪登基后,即下诏封陈子敬三品冠带。一段时间后,陈子敬执意要回老家,醇亲王以官职、金银和绸缎再三挽留不住,只得请光绪皇帝赐封“天下第一琵琶”给陈子敬。 陈子敬回到浦东老家,江浙一带的琵琶爱好者纷纷前来拜访请教琵琶技艺,但学到真传的只有倪清泉,其次有曹静楼。一八九一年,陈子敬病故在横沔家中,带回的宫廷特制琵琶由其后人陈文甫保管,因一些原故陈文甫将此琵琶送给了徐姓牙医…… 一九五八年,浦东派第六代传人林石城在中央音乐学院时,了解到徐姓牙医1948年去香港之前,将此琵琶卖给了琵琶名家吴梦飞。而吴梦飞既是浦东派第五代传人沈浩初的生前好友,又教过林石城,经林石城与吴梦飞协商,为使浦东派的琵琶信物能够回归浦东派,林石城卖了几把红木琵琶后,赎回这把宫廷特制皇帝封赐的“天下第一琵琶”。 一个多世纪,这把宫廷特制琵琶辗转千里,几易其手,深深烙下浦东派琵琶的辉煌印记,历史的回音还在振荡,带着“天下第一琵琶”走向远方……
展开
评论
点赞
31
8月
浦东派琵琶艺术介绍
浦东派琵琶艺术是饱含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并具有中医特质的琵琶艺术。 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特征,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而是文化艺术基础和职业活动基础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浦东派琵琶艺术前六代传人都是中医郎中,他们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通过中医实践和艺术探索,慢慢找到使琵琶产生最佳音响效果的方法,逐步形成浦东派琵琶艺术自有的特征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传承下来。既有明确记载于典籍之中,也有心传口授于弟子之中,还有亲身垂范于演奏之中。 浦东派琵琶艺术有三大外在特征:一是左手十宣穴部位按弦。二是右手四缝穴前端弹弦。三是琴执左腿上。 左手十宣穴部位按弦是浦东派历代传人的职业限制、职业偏好和职业实践所决定的,也是浦东派琵琶艺术的起始点。 浦东派琵琶艺术还有三大音响特征:一是发音品质,为金石之声。二是发音连续,各种指法都为同时代人的最快。三是发音和声,不仅在一条弦上弹奏旋律,而且可在多条弦上表现旋律。浦东派琵琶艺术的金石之声就是:快出音头,实出音根,留住音尾。通过右手手指快速过弦,越快越好,发出音头。通过左手手指按实琴弦,按实程度与琴的山口张力等效,发出具有音高相应音准的音根。通过左手手指按实琴弦,保持到下一个音的出现,留住音尾。 浦东派琵琶艺术有很多“核心技巧”,例如轮四条弦、并四条弦等等,核心技巧特征是:1、轮四条弦发出十六个(或二十个)连续清彻响亮的声音。2、并四条弦加大幅度地推拉弦﹙左手单指能拉出纯四度以上的音程﹚。特别是并四条弦只有浦东派独有。半秒钟内并上四条弦是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绝技,是最难的指法,也是假冒人数最多的指法,每个时期能真并四条弦的人凤毛麟角,随着琵琶娱乐化的炒作,假并四条弦的人会越来越多,只有以工匠精神对待琵琶艺术,开展文化艺术的识假打假才能遏制这种乱象。 浦东派琵琶艺术诞生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上海南汇县,创始人鞠士林。 鼻祖鞠士林创立了浦东派琵琶艺术,使中医理论进入琵琶艺术。 第二代传人鞠茂堂继承了浦东派琵琶艺术,使浦东派琵琶艺术开始传承。 第三代传人陈子敬发扬了浦东派琵琶艺术,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进入宫廷。 第四代传人倪清泉传承了浦东派琵琶艺术,使浦东派琵琶艺术流传海外。 第五代传人沈浩初确立了浦东派琵琶艺术,使浦东派琵琶艺术完备确定。 第六代传人林石城翻译了浦东派琵琶艺术,使文言文工尺谱现在能看懂。 第七代传人林嘉庆从传统文化上挖掘了浦东派琵琶艺术,获更深的认识。 浦东派琵琶艺术历史上相传有三本琵琶谱: 《鞠士林琵琶谱》创始人的开创之作。 《陈子敬琵琶谱》第三代的巅峰之作。 《养正轩琵琶谱》第五代的成熟之作。 浦东派琵琶艺术两百年的历史上,有三个辉煌: 一是鼻祖鞠士林“弹开浒墅关”。 二是第三代传人陈子敬被清廷封三品官戴,赐“天下第一琵琶”。 三是第六代传人林石城成中央音乐学院首任琵琶教师。 浦东派琵琶艺术的艺术价值可概括为四个字“精”,“全”,“稀”,“纯”。在表现生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音阶、音调与和声来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浦东派琵琶艺术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在琵琶艺术中结下的硕果,也是民族乐坛中盛开的奇葩,成为国学艺术层面的组成部分。浦东派琵琶艺术以其独创之处,独有技巧,独树一帜,形成独特风格,独具匠心地体现了民族传统的功夫,独具魅力地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神韵,铸就了独一无二的辉煌,享有民族器乐的百年盛誉。
展开
评论
点赞
31
8月
林石城先生生平简介
林石城先生是浦东派琵琶艺术第六代传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研究会会长;是杰出的民族音乐教育家、理论家、琵琶演奏家;是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奠基人,中国民族器乐界的一代宗师。 林石城自幼受江南民间音乐熏染陶冶,在父辈影响下,学会演奏二胡、三弦、琵琶、扬琴、京胡、笛子、洞箫、笙等,尤专琵琶一器。1942年,正式拜浦东派第五代传人沈浩初为师,从其学习传统大套曲目,尽得其精将传统技法发挥到极致;一则博采众长而不拘于一宗,创造性地将抚、滚伏四条弦、拖滚四条弦、弦数变化、人工泛音等融入自己的表演中。他一生演奏曲目无数,而又以《龙船》《六板》《灯月交辉》《十面埋伏》《陈隋》《思春》《夕阳策鼓》《霸王卸甲》等享誉乐坛,尤擅《海青掌天鹅》《水军操演》等曲。 林石城受聘中央音乐学院后,全身心投入琵琶教材和现代琵琶曲目的创作之中由他整理的简谱《养正轩琵琶谱》《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等传统曲目集。由他编写的150首“十二调练习曲”近百首民间音乐琵琶改编谱,由他创作的《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等新曲目,整理改编《婆媳相争》《龙船》《三六》《到春来》《秋胡行》等琵琶曲,不仅开创了专业琵琶教学的新局面,还提出“重三六”的琵琶创作及演奏理念,为新中国专业琵琶教学奠定了全面而厚实的基础。 在传统器乐合奏的专业教学和训练方面,林石城同样居功厥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他在深钻浦东琵琶艺术精微的同时,就与乐友一起研习江南民间合奏乐,积极参加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的合奏。并任“春秋集国乐社”、“浦东电器公司国乐队”、“上海国乐研究会”、“建声国乐社”的顾问及指导老师。1987年5月,由他指导的中央音乐学院江南丝竹小组在“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寒”中荣获五项冠军,1992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再次夺冠。 几十年来,林石城数十次应邀为中国唱片社、香港唱片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新加坡亿元录音公司、台湾音乐公司、法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录音,出版了大量电视片、教学片、盒带、CD、VCD、等音像制品,为传播琵琶艺术、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林石城终其一生都坚持民族器乐理论的研究和著述。专著有:《琵琶演奏法》、《工尺谱常识》、《民族乐队乐器法》(琵琶部分)、《江南丝竹乐曲的初步分析》、《琵琶传统乐曲的体裁结构概说》、《琵琶制作》(在《乐器》杂志上连载,与高占春合作)、《琵琶三十课》、《琵琶教学法》、《琵琶名曲选浅说》、《嘈切杂谈一林石城教授琵琶文录》等十余种;编琵琶教材和曲谱集《琵琶教材×1958)《琵琶曲谱X1959)、《江南丝竹名曲合奏总谱》、《琵琶基本指法练习》、《琵琶初、中、高级教材》、《琵琶音阶及基本练习》《李氏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鞠士林琵琶谱》、《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教材第一集》、《琵琶合奏曲谱》、《三弦曲谱》、《琵琶练习曲200首》、《琵琶教学法》、《中国曲式》、《琵琶曲选》、《林石城琵琶曲选》《林石城琵琶曲选第二册》、《琵琶考级曲目详解》等二十余种。另撰写琵琶艺术演奏论文百余篇,创作乐曲《青春之歌》、《空战歼敌》等十余首、改编民间乐曲《出水莲》、《陈杏元和番》、《落院》等近百首。诸项学术成果之丰,堪称中国民族器乐界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从事教学近五十年间荣获数十项荣誉,包括“优秀教师”、“园丁奖”、“教书育人奖”、“杰出贡献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等,辞世之前,还获得教育部“国家教育成果奖”。 林石城先生在近七十年的艰辛历程中,鞠躬尽瘁,率众而行,遂使当代琵琶艺术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林石城的英名,将因此而永远镌刻在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丰碑之上!
展开
评论
点赞
31
8月
林石城先生珍贵历史照片
一些林先生珍贵的历史照片,很多都未曾公开。
共9张
评论
点赞
30
8月
《千年遗韵 金石之声》(上)专辑试听
评论
点赞